“今年多亏有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兜底,让我减少损失,守住了钱袋子!”前不久,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养殖户高永明眉开眼笑地说。这也是全市携手驻连中省直单位互联共建、协同共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缩影。
近年来,大连坚持党建引领,推进驻连中省直单位与驻地党组织紧紧围绕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圆心”,充分发挥中省直单位资源优势,延长服务群众“半径”,共绘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
握指成拳,凝聚共治向心力
推动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服务下移,今年以来,大连加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34家中省直单位的51名干部再次启程,扎根乡村担任第一书记。推动建立“1+2+1”干部下沉工作机制,派出单位与派驻村自动结成共建对子,确定2名领导干部帮助纾解困难,每年至少建立1个共建项目。有了“娘家人”力挺,第一书记不仅是“驻村”,也是更有底气、更有实力地助村、振兴乡村。
“社区是个大家庭,不断扩大共治朋友圈,把辖区单位和各类组织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让社区治理与服务发挥最大效益。”沙河口区马栏街道文苑社区党委书记吴畅说。
为有效增强中省直单位党组织与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之间的共建“粘性”,大连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乡镇“大党委”和社区(村)“大党委”工作机制,吸收126名中省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大工委”、“大党委”兼职委员,双向认领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通过契约化共建、定期协商议事、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等形式,不断丰富共驻共建的载体内容,促进区域化治理工作联动融合,形成“居民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共同办”的良好局面。
“感谢各方力量携手共建,把我们的楼院打造得有艺术气质和独特韵味,住在这里真是身心愉悦。”西岗区香炉礁街道船工巷居民高永华高兴地说。原来,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中省直单位设计参谋、出资捐赠的助力下,昔日的老破街巷升级换新颜,街区入口的大船造型、彩色花坛式座椅、展示造船人风采的文化墙……各种兼具实用性和设计感的公共设施琳琅满目,眼下,已成为不少人慕名打卡之地。
同心戮力,共筑抗疫安全线
“在社区抗疫一线,总能看到税务干部忙碌奔波的身影,必须为他们点赞。”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永新社区党委书记聂春华说。
为减轻地方压力,在抗疫关键时期,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主动伸出援手,选派150人常态化支援社区防疫工作。在“8.20”疫情发生后,发动3000余名党员进社区报到,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逆行出征,1000多名“税务蓝”在抗疫一线勇当“抗疫白”。“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共同守护城市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连市税务局机关党委党员林淑娟说。
大局面前显本色,危难之际见真情,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中省直单位克服自身困难,支援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卡点值守、物资配送等各项工作,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作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辽宁海事局为粮食等重点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重点民生物资运输通畅;东北财经大学协助提供隔离场所,为社区防疫人员准备爱心午餐,做好后勤保障;大连市烟草专卖局向驻地街道捐赠防疫生活物资和保障物资700余件,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冲锋防疫一线160余批次……
靶向发力,打造便民服务圈
“自从医大二院开通互联网医院免费诊疗服务,身体有点不舒服线上就能解决,方便又安心。”近日,长海县居民王福生感慨。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驻连中省直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聚焦关爱“一老一幼”,找准服务突破口,精准施策发力,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实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670余件,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以前村里没有快递点,村民要到镇里去取快件,开车往返要40分钟。现在村里建立了快递服务站,在家门口就能收到快件了。”庄河市大郑镇东岭村村民刘永祥说。
“快递进村”就是中省直单位紧贴百姓需求、提升服务效能的一次生动实践。长期以来,乡村地域分散、配送成本高等导致农产品出村难、消费品下乡难,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经济发展。为破解难题,大连市邮政管理局在2020年年初制定“快递进村”三年攻坚计划,通过驻村设点、抱团共配、邮快合作、电商快递合作等模式,加快建设“一点多能”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农村寄递服务网络,着力推进4个品牌快递服务进村全覆盖,打通快递服务乡村“最后一百米”。
“今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把大连首家‘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建在前石村,拉近了金融服务农民的直线距离和心理距离,农村的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满足。”金普新区大魏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家强介绍说,“接下来我们将以前石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为示范,推动农村小额存取款服务点在街道全覆盖,与中国人民银行一同探索金融助农的更多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的温度和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