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8 阅读次数: 字体:[ ]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大地、传承千年文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续写了中华文明新篇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续写中华文明崭新篇章。中国不仅是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更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世界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这一独特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传统同一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势必要在对文明禀赋的继承和对现代性的追求中,走出一条连接传统和现代的道路。

  早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彻底摒弃西方现代化把“现代”与“传统”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甚至对抗的价值特征的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汲取丰厚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不断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智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将中华文明蕴含的天下为公、革故鼎新、天人合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智慧结晶,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等进行融合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结合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既引领现代化建设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文化标识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明旗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形态,其固有缺陷不断暴露、各种危机集中爆发,“东升西降”成为当前百年变局中的大势所趋。

  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至今,虽然一度在工业化、市场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形态是从资本主义母体中分娩出的更先进文明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扬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百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借鉴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成果乃至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以新的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形态破解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的诸多难题,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打破西方模式,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历史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只能在既定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中亦步亦趋,或者以丧失独立性为代价谋求依附性发展,或者陷入各种发展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克服了后发国家不得不依附先发国家,进而承受由此带来的制度、文化、社会结构等全方位的代价。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深刻表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新理念新举措,为破解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注入强大动力,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

(作者:陈慧慧、张红军,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