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两个大局”新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赓续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奋力推动组织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学史中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靠的是信仰,为的是理想。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一要从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醒。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在真学真信、学懂弄通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要从党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自觉从党的辉煌历史、巨大成就、成功经验中感悟初心,从红色印记、革命故事、历史沿革中寻根铸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要从践行宗旨中坚定理想信念。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在学史中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我们党历来重视组织建设,伴随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建立起包括中央、地方、基层组织在内的组织体系。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一要提升基层组织力。深化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标准+示范”建设,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二要提升队伍战斗力。加强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巩固深化村书记专职化管理,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管理,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确保把党的声音和主张传递到每个“神经末梢”。三要提升服务保障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六稳六保”、乡村振兴、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融入基层治理和群众生活,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体系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
在学史中提升“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战略眼光。我们党百年来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年轻干部,构筑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启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要想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赛程中跑出精彩、赢得未来,必须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一要放眼长远优选。以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着眼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发展需要,加强系统谋划布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把基层一线作为识别年轻干部的“赛马场”,注重从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现优秀年轻干部。二要强化实践锻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成长最好课堂,深入实施“1234”墩苗计划,健全完善从基层选拔、到基层磨砺、在基层成长的培养链条,让年轻干部在“接烫手山芋”“当热锅上蚂蚁”中练胆魄、壮筋骨、磨意志。三要及时大胆使用。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把握使用“黄金期”,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政治过硬、表现突出、历练扎实的优秀年轻干部。
在学史中涵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博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党的百年建党史就是一部汇聚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发展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五个海安”,建设“五个强市”,迫切需要吸引和凝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一要充分集聚高端人才。紧扣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创新需求,深入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和“人才新政40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活动,在大城市建立离岸加速器等形式,引进 “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二要广泛挖掘乡土人才。乡村振兴,人是关键。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大力实施乡土人才“三带两助”行动计划,让“土秀才”“田专家”“农状元”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各尽所长。三要培优育强行业人才。深化“海陵名家”“海陵名师”“海陵名医”工程,推进产业实用人才开发“三年行动”,用好用活外经外贸、法律金融、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人才,使各类人才有效发挥自身价值,推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良好局面。
(作者:张明星,海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