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开展组织系统“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创设多元载体传部风、学本领、练筋骨,培养“站起来能讲、坐下去能写、静下来能思、走出去能干”的“四能型”组工干部。
传好部风“接力棒”,练就一副“硬脊梁”
在年轻组工干部中开展“来组织部为什么?到组织部干什么?在组织部比什么?为组织部留什么?”大讨论,举办“老组工谈部风”专题讲座和互动交流会、“学党史部史、担组工新责”主题演讲、微型党课等活动,常委部长围绕部风传承与年轻组工干部进行集体谈话、为全区组织系统干部上专题党课。在东洲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组工新语”专栏,先后围绕“传承组工精神”“组工干部的苦与乐”“组工干部小我与组织工作大我”等7个主题,择优刊发优秀感悟文章91篇,引导组工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弘扬组工精神、奉献组工事业。开展“青蓝结对”活动,62名“85后”组工干部师徒结对全覆盖,双向考核传帮带成效,以老带新促作风传承、使命赓续。
打磨精业“金刚钻”,练就一身“硬本领”
创设“博学组工”大讲堂、“组工夜校”等学习载体,围绕高质量发展、业务工作等主题举办专题讲座11次,既学组工业务,也学经济、法律。每月举办“材料研磨会”,从文章标题、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逐一推敲、共同研讨,研磨综合材料20篇、组工信息26篇,帮助年轻组工干部解决好不会写的实际问题。每季度举办“组工沙龙”,先后围绕“组织之新、组工之星”“严管与厚爱”“政治激励与精神激励”等主题,通过分组创意活动,碰撞思想火花,启发开拓思维。每半年开展一次“务虚研讨”,以“脱稿汇报+个性化点评”模式,总结分析、明晰方向,培养组工干部“说、写、思、干”综合能力。每年组织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坚持问题导向,按需培训、精准培训,切实提高组工干部业务能力、专业能力。
实战摔打“壮筋骨”,练就一对“硬肩膀”
建立“双向跟班”制度,在部机关和区镇、部门之间互派15名组工干部跟班学习,补齐经历经验“必修课”。推行“挂钩结对”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每名组工干部挂钩联系1名老党员、村书记、专家人才,不定期走访互动、问计问需,先后征询组织工作意见建议46条,精准解决实际问题32个。每周一、三、五,安排组工干部轮流到区信访局、区镇司法所接待来访群众,学习群众工作技巧和方法,解答群众咨询、解决信访问题49个。开展组工干部全员“微调研”,聚焦全区“三个高质量”“五大新工程”发展大局,开展蹲点式、体验式、走访式“微调研”210余次,形成链式党建赋能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三树三争”等创新调研成果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