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南通在第三届“人才日”期间正式发布《全市“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实施方案》,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抓手,系统搭建“四个平台”,全面推进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助力人才在南通安居乐业、创新创业。
当天,“四链·四平台”活动之一的“资金链·融资对接平台”首场活动同步举行,为人才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集中对接、需求匹配的交流平台,标志着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举措正在加速落地。
谷雨时节,四链谋新篇
“谷雨时节百花香,万物生长正当时。”南通选择谷雨作为“人才日”,寓意厚植发展沃土、培育人才之花。《实施方案》的出台,正是在南通市委组织部深入调研、多轮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扣人才实际需求,回应高质量发展所需,绘就一幅融合创新要素、优化服务供给的系统图谱。
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87位高层次人才的诉求被一一梳理归类,最终凝练为四大核心服务链条:“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分别对应四大平台:“政策集成平台”“交流协同平台”“融资对接平台”“引育赋能平台”。
四个平台,人才生态圈
创新链·政策集成平台,聚焦“鼓励创新”和“服务创新”两大主线,构建创新联盟、推动高校与企业协同攻关,为人才初创项目提供“试验田”式支持,并配备“政策专员”精准解读各类政策,推广“南通好通·政策小灵通”功能模块,提升政策服务触达率和便利性。
产业链·交流协同平台,以科技镇长团为牵引,组建多个产业团组,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产业对接、跨地区研学等活动,实现项目与市域产业资源高效匹配,推动人才项目在南通更快“生根发芽”。
资金链·融资对接平台,依托市科技金融联盟,组建“人才金融顾问团”,常态化组织资本圆桌会、调研走访和跨区域资本对接活动,打通人才与金融之间的信息壁垒,增强项目融资获得感。
人才链·引育赋能平台,聚焦青年引才和梯队建设,通过“通才回通”“青科协”等平台引进青年人才,完善“金字塔式”人才结构,同时依托创智天地等平台组织多元化赋能课程,涵盖AI工具、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等,为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提供“全能型”服务。
机制保障,服务不断线
《实施方案》明确,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第一个周五,至少举办两场“四链·四平台”主题活动,确保服务“月月有对接、季季有活动、全年不断线”。同时,“江海英才”一卡通、“江海青年卡”等专属服务不断升级,涵盖住房、就医、文旅、健康等多方面,构建起温暖有力的人才生态圈。
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倪春青表示:“当前南通正处于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支撑。‘四链·四平台’的推出,是我们以系统思维服务人才的具体体现,南通愿为天下英才提供最优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