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省市委“两在两同”要求,通州区坚持解民忧、护民利、保民安、暖民心,深入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三强三聚”促攻坚行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访民情 一线问需
“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倾听企业呼声,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近日,通州区委书记陈永红率区发改、人社、应急管理、通州生态环境等部门负责人,开展惠企助企专项调研,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到最困难的家庭中去、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问题最集中的地区去。”为防止走访流于形式,通州区委要求全区723名党员领导干部全员参加,每个机关单位包干1到2个村(社区),做到入户走访率100%、意见收集率100%、意见整改和反馈率100%。一时间,背街小巷、田间小道、偏远村庄,成为通州各级党员干部的目标。
走出机关解民忧,换来了干部亲民为民的新形象;深入基层结远亲,凝聚了干部群众水乳相融的“鱼水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日益成为党员干部的关注点、着力点。
立清单 闭环推进
“有了电梯心就落地了,我还能在这儿住20年。多亏了政府,也多亏了虹西社区啊!”刘志群是金沙街道景怡花苑小区的居民。景怡花苑是2004年建成的老小区,五层高的老式步梯楼没有电梯,而居住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上下楼十分不方便。大约三年前,小区业主开始提出加装电梯的建议,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困扰小区多年的难题能这么快解决,金沙街道党工委书记严巍认为是得益于实事“清单”制度的建立,通过党委“喊话”、群众“问话”、部门“回话”,构建起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各领域党组织力量,提升社区多元化服务水平的新模式。
通过多轮征集、梳理和筛选,通州区共形成了1122个实事“清单”。截至目前,已办结416个,办结率45.7%,其余项目均按计划时序推进,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
建机制 凝聚合力
“两在两同”重在行动,“三强三聚”关键在长效。为此,通州区把制度建设、流程再造作为重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让每一个最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温暖。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增设综合受理窗口,对部分业务实行“受办分离、网上流转、专业支撑”;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到18周岁;落实“双报到”制度,在职党员主动向社区党组织报到,主动担任党员楼道长……
不断顺畅的工作机制持续推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深入开展。区住建系统成立11个攻坚党支部,对城区道路积水点实施雨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区税务系统建立区级纳税需求分析中心,形成《百强企业纳税需求分析报告》,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区金融监管局举办“新三板改革与北交所设立”专题培训班,邀请20余家优质上市后备企业负责人参加……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两在两同”建新功、“三强三聚”促攻坚,映衬的是党心所向、民心归属。这种党心连民心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激励着通州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