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层经验

如皋:组织振兴提升群众满意率
来源:江海先锋 发布时间:2022-02-21 阅读次数: 字体:[ ]

春节前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通报了2021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如皋获评县级进位第一等次。

近年来,如皋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去年4月,出台《关于促进村(社区)组织振兴的试行意见》,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如皋将用5年时间,促进全市村(社区)组织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基层群众对村(社区)党组织的满意率达90%以上。”

在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下,去年如皋全年新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3个,总投资29.02亿元;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建各级示范家庭农场222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9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完成2.5万户分散农户污水治理目标任务,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省级传统村落各1个、省级绿美村庄8个。其经验获评人民网“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并在全国乡村振兴大会上发布推广。


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一张长桌、几张长板凳、一个报纸架,陈设虽简单,却是当地村民最爱去的地方。这是下原镇老坝村的一处网格驿站,就设在村党总支书记、第一网格支部网格长周冠伟的家中。

只要村里没有重要活动,每天下午4点到5点,周冠伟都会到网格驿站“坐班”,帮村民们疏解烦心事。1月14日,13组两户村民因建筑垃圾堆放问题闹到了网格驿站。看着双方吵得面红耳赤,周冠伟在经过一番劝导后,将两户村民请到村里的调解室,并喊来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党员。大家从“感情牌”入手,依据两家是多年的邻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红色网格驿站的建设,是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创新之举。”下原镇组织委员吴杰坦言,2010年的下原镇各村情况复杂,时有百姓上访;去年,全镇48个网格驿站织成一张密网,将零星的小矛盾化解于和风细雨、闲谈茶叙中。

“一个红色网格驿站,就是一个党建阵地。”如皋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2019年起,如皋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引入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划在网格内,2021年实现“红网+网格”建设全覆盖,形成了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的党组织基本架构。

1032个网格支部“遍地开花”,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各位村民请注意,疫情期间请做好自身防护,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清扫,共同维护新农村人居环境……”1月17日,石庄镇邹蔡村的广播里响起了地道的方言。

说话的正是该村党总支书记邹平,尽管已经59岁,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可在当地村民的眼中,他还是那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工作狂”。这几年,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工作责任落实到网格中,推进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2019年,邹平在村办公室旁建设了全镇首个“易俗堂”;去年上半年,又重新选址建成了新的“易俗堂”,免费向村民开放。墙上醒目位置张贴着“红白理事会网络信息图”,全村24组都标明了提供对接服务网格信息员。三年来,易俗堂累计办理酒席100多场,为村民节省资金近百万元。

要想实现精准治理,就必须充分激发村级组织的自治能力。为此,如皋组织村民共议共定村规民约、亮晒优良家风家训,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在一起,网格化服务管理延伸到“神经末梢”。

走进磨头镇场西村,一条清澈见底的近千米长的大洋居住河穿村而过,河岸边树绿草青、白鹭齐飞,诗画乡村的意境油然而生。就在半年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曾是村民心中的痛。

谈及河道的变化,场西村党总支书记刘宏芳的脸上写满自豪,该村聚焦“党支部+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农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动网格中的群众积极投身于河道整治,共拆除破落建筑3座、坝头坝埂9条、散乱鸡鸭鹅棚27个、清运垃圾杂物1200多车,同时鼓励沿河群众将河道管护和养鱼护河相结合,闯出了一条“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的新路子。

让村民们惊喜的是,整治不仅让河道“面子”变美了,让百姓“口袋”变鼓了,还让“笑容”变多了。在沿河的建筑墙面上一幅幅以乡村文明为主题的绘画,吸引着路人驻足欣赏、拍照打卡,大洋居住河正悄然成为场西村的“网红景点”和“对外名片”。


党组织书记下沉产业,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一大早,东陈镇汤湾村皋蝶观赏鱼家庭农场负责人施皓文朝着鱼塘撒了一把颗粒饲料,五颜六色的蝶尾鱼纷纷跃出水面抢食。作为村里的专业养殖大户,每年都有数十万条蝶尾鱼从这里游向世界各地。

观赏鱼养殖是汤湾村的特色产业,如何让如皋蝶尾这一拳头产品鼓起全村的“钱袋子”?如何发挥党支部作用?这些问题一一盘旋在“第一书记”阎语的脑海里。

去年6月份,这位“90后”姑娘一上任,便走村入户,短短两个月就对全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渐渐捋清了发展思路。“将支部建在产业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她和村干部一同对观赏鱼养殖农户里的党员进行细致划分,以“皋蝶之湾”党建品牌为引领,成立了“皋蝶观赏鱼党支部”,用支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养殖能手施皓文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村里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中国观赏鱼皋蝶园区一期,带动100多个养殖户致富,年产值超2000万元。

作为南通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先行地,从2010年起,如皋已向经济薄弱村选派机关驻村“第一书记”155名,累计兴办引进项目1000多个,新增高效农业项目3万多亩,推动近百个落后村变成富裕村、和谐村、文明村。

“我们要为村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成了驻村“第一书记”们共同的心声。

在如皋,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鲜活事例不止一个。位于如城街道的长港村,是个纯农业村,这里的老百姓原本都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着传统农作物,如今,却唱响了“绿色经济”欢乐曲。改变,源于一个人。

一年前,27岁的张赟赟在如皋市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当选长港村党总支书记,成为如皋最年轻的村书记。“小伙子,你分得清葱和蒜吗?”上任初期,面对村里老人的质疑,张赟赟并没有多做解释,而是低头干事。不久后,鲜切花基地、绿化苗木基地……一个个特色农业项目纷至沓来。大家伙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张书记是个能干事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村干部的担当和魄力。”

事实上,张赟赟是如皋实施本土大学生村干部“归雁计划”的其中之一。三年来,如皋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进450名大学生,拓宽了村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农村的小微企业、合作社、小作坊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可在金融服务这一块,不少村里没有懂金融业务的村干部。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如皋扎实开展“双联双助”活动,实施“金融人才驻村”工程,两年来选派77名银行党员业务骨干挂职村党组织副书记。

去年,如皋农商银行党员干部陈斌刚到如城街道凌青村挂职,便得知村里的黑鱼养殖个体户宣保红因无法办理抵押登记,启动资金成了最大难题。了解情况后,陈斌向人行如皋支行寻求业务指导,创新推出“黑鱼贷”这一活体抵押贷款产品,并将贷款利率降低50个基点。“没想到黑鱼还能抵押,有了这90万元的信贷资金,鱼食也就有着落了。”拿到贷款后的宣保红干劲十足。

从选派“第一书记”,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再到启动“金融干部挂职”。如今,如皋深入实施“红色头雁”工程,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培养了一批素质硬、本领强的“领头羊”。


村干部专职化,筑牢战斗堡垒的根基

在如皋农村百姓口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由此可见,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位置有多重要。

去年,如皋在南通各县市率先出台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实施意见“1+4”系列文件,建立村书记基本报酬“五级十八档”晋升体系、其他村干部“岗位报酬+工龄补助”基本报酬体系;在选配镇级领导班子成员、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选聘等方面加大力度,打好“事业留人”牌,拓宽村书记上升通道,实现了所有在编在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全覆盖”。

深冬时节,东陈镇徐湾翠梨园里的梨树进入了休眠期,趁着前几日天气晴朗,农场主孙光在果园间隙种上了二月兰,静待春暖花开时,迎接前来采摘游玩的客人们。

除了农场主这一身份,孙光还是当地一名有着20多年行医经历的村医,2016年当选为徐湾社区党总支书记。随着村干部专职化的推进,他迎来了“村医”和“村官”的单项选择。经过激烈抉择,他最终决定继续坚守红色热土的重任,并把诊断治病之理运用到治村理村上来,开出了“要致富,先兴业”的方子。

近年来,他带领社区干部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在徐湾翠梨园创建了“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种植优质品种翠冠、苏翠1号等,亩均收益1万元,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越来越鼓。

上月,好消息传来,孙光成为如皋第二批进入事业编制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成为事业人员,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干事创业也越有奔头了。”

为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从2020年开始,如皋5年内按全市村(社区)总数20%左右比例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镇(区、街道)事业人员,目前,已从基层选聘了28个。

在实施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的同时,如皋还分类开展培训70余场次、6100人次,实现村干部培训全覆盖;与南京大学合作开设“标杆书记”示范培训班,通过长达半年的定期培训,去年12月底,85名优秀村(社区)干部从培训班结业,为基层输出了一批标杆书记典型。

年轻村干部的优点是工作有热情,但同时也存在经验不足等劣势。为助力年轻村干部快速成长,如皋实施“银发先锋助力头雁高飞”等培优计划,聘请14位市四套班子老领导担任35周岁以下年轻村书记“成长导师”。丁堰镇三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宗媛媛与如皋市政协原主席李中林结对师徒关系,通过老领导的“传、帮、带、领”,宗媛媛开拓思维,利用闲置空房打造“党是阳光我是花”创新融合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产业振兴、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文明乡风”,围绕不同的主题、每季度一次的“村(社区)书记大讲坛”是如皋近年来推动乡村振兴的“自选动作”,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市委书记点评”的形式,以讲促学、以学促做,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事实证明,把村书记们“唤醒”,让他们“同台竞技”,是一件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