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四强工程”建设的要求,以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以实施“三项工程”(拓源工程、素质工程、阳光工程)为重点,以深化“建功立业”主题活动为平台,以抓好组织员队伍自身建设为关键,全面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调控,拓展源头,深入实施“拓源工程”,不断壮大党的力量
认真制定《南通市2006-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建立全市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基本情况电子数据库,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调控,改善党员的结构和分布。针对农村、新经济组织等领域发展党员源头相对不足的问题,积极培养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通过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群团组织推优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拓展发展党员的源头,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积极稳妥地做好在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党员工作,制定和完善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的具体工作程序,使这项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检查,严格落实发展党员考学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确保新党员质量。
二、创新方式,增强合力,全面实施“素质工程”,切实加强党员教育
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上来。扎实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致富、带民共富的能力。不断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全市逐步推行青年党员考学制,不断激发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大典型引路力度,结合庆祝建党85周年,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大力推进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以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提高党员教育的效果。坚持和完善党员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纪、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谋划和组织开展好全市的党员教育,探索和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制定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五年规划,为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分类指导,民主管理,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党员管理质量
对机关、农村、企业、社区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党员实施分类管理,在目标考评、活动载体、管理方式、典型培育等方面因人制宜开展工作,促进不同类型党员更好地树立起先进性形象。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丰富党内民主内容,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区全面建设“党员之家”,在工业园区、集贸市场等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一批“流动党员服务站”,帮助流动党员顺利接转组织关系,安排不宜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推行“流动党员活动情况记载卡”和“流动党员学习积分考评”制度,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服务和教育管理。深化“晚霞工程”建设,结合庆祝建党85周年,召开农村建国前入党老党员座谈会,进一步促进生活补助、住房改造、医疗救助、走访慰问等工作,抓好老党员待遇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城市困难党员正常的帮扶机制。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党员队伍“出口”。
四、创设载体,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以开展“在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中建功立业”主题实践活动为总抓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党员的特点,分类创设活动载体,在机关和市直单位,深化“万名党员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在农村,推进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扎实开展“建设新农村,党员当先锋”活动;在企业,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示范岗”活动;在社区,大力推进“志愿者行动”。引导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丰富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活动评价体系,通过检查考评、情况通报、典型宣传等有效措施,推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充分展示各条战线上党员的先进性风采。
五、注重调研,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积极探索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逐步建立鼓励基层创新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月报制度,及时了解和总结基层经验,发现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每季度通报一次全市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情况,并结合实际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交流会、现场会,推进工作开展。按照“公道正派、精干高效”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组织员队伍自身建设,适时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市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