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水平,2001年至2005年,我市将继续抓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引导、指导服务的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我市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保证。
二、目标任务
“十五”期间,我市将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40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受教育培训面达到70%以上,人均得到3次以上的轮训。重点抓好乡(镇)、村干部的培训。其中,乡(镇)主要领导每年培训不少于20天,乡(镇)一般干部每年培训不少于15天,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每年培训不少于10天。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2-3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实用技术或经营管理技能,并使其中15%左右的人员达到农民技术员、中高级(含技师)职业资格水平,5%达到大专水平并获得学历证书,逐步形成一支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驾驭市场经济,适应农业产业化、经济国际化发展新要求的基层干部队伍和依靠诚实劳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村党员队伍。
一是对乡(镇)、村干部重点培训,要通过开展学历教育和《专业证书》培训,使乡(镇)、村干部达到中专或相当中专以上学历,其中乡(镇)机关中层以上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并熟悉掌握2-3门能指导当地生产、经营的实用技能。
二是对初中以上学历的青壮年党员、干部,要有计划地开展系统性科技素质及职业资质培训,重点培养一批能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党员经纪人。同时,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农林厅、省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 “绿色证书”制度的意见》,做好与“绿色证书”接轨的有关工作。
三是对初中以下学历的党员、干部,要在抓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生产的实际,重点使他们掌握1—2门适用于本地的先进技能,成为当地的生产技术骨干、致富能手。
三、内容和形式
坚持以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抓好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种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及标准化知识的培训;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外向型农业、适应中国加入WTO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培训的力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积极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和移风易俗的科普教育,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揭露迷信、邪教与伪科学,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农村现代化和小城镇建设管理知识培训,满足农村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内在素质的要求。
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因需施教。可以采取学历培训与普及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培训。
培训要和示范、服务相结合。要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示范点建设,并与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示范点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功能。要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市场营销专家等及时发布科技、市场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四、培训阵地、经费、师资、教材
1、阵地。培训以县、乡(镇)党校、成人职校、农广校分校、党员电教中心为主阵地,以各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各类学(协、研究)会为后盾,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2、经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培训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组织部门要列入党费支出计划,科协要列入科普经费扶持范畴,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保证培训所需经费。
3、师资。县、乡(镇)党校、成人职校、农广校分校的教师,实用技术培训讲师团成员等是主要师资力量。在此基础上,广泛动员各涉农学会会员、科技人员、院校教师及离退休科技人员及有关志愿者,深入农村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活动,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人员为主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教师队伍;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4、教材。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教材,要适应农村改革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调整教材内容和结构,加大实用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电化教育作用,满足培训对教材的需要。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三项工程”的实施,组织引进并自行制作一批相关教材。各县(市)委组织部、科协可结合当地需求,编印相应的农业实用技术教材。
五、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从事关党的建设的大局、事关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大局、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大局,提高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各级党委组织部要把培训工作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规划,作为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为农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做好协调、指导、检查、服务等工作。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培训计划和教材编制、教师选聘、教学组织实施、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及其跟踪服务等工作,并与有关部门配合搞好认证和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和领导,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科协为主,联合市农林局、科技局、教育局、妇联、团市委、关工委等组成“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
各县(市)组织部、科协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十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中长期党建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精心实施。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档案。
各县(市)组织部、科协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各级组织部、科协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中,务必注重实效,确保质量,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市委组织部、市科协仍将两年一次,召开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会,对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和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成效显著的示范基地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宣传;各地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涌现“双带”(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先进分子,要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并进行表彰奖励;对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专兼职教师和科普志愿者,要予以表彰鼓励。
|